喜欢就请收藏休闲阅读网,www.xiuxiandushu.com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黄帝内经》与道教的诞生
在毁誉参半的武帝时代后,汉帝国的荣耀仍然维持了几十年的时间,此后便是漫长的衰落。公元9年,帝国政权在动荡中被丞相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所篡夺。然而王莽本人的政府在全国性的起义中被推翻。在公元25年,一名叫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的皇室远亲恢复了汉帝国的名号,但实际建立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政权,被称为后汉或东汉。刘秀被称为光武帝。在后汉的治理下,原来的由江湖网络构成的全国性平民社会消失了,随之兴起的是地方豪族统治的庄园经济。虽然商业网络仍然存在,但对于社会流动性只有微小的贡献。
这并不意味着后汉是一个较少变化的僵死社会,事实上,两种崭新的社会元素——道教和佛教——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并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嗣后的中国历史,武术世界的产生与之密不可分。我们将首先考察前者。
在光武帝和之后的几个皇帝治下,后汉一度达到了令人瞩目的繁荣与稳定。但自1世纪末以来,随着一系列无异于傀儡的孩童皇帝上台,帝国的政治中枢开始被皇后的家族和宦官群体两种势力所左右,在政局动荡中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这使得地方豪族的势力在缺乏中央制约的条件下更为壮大。而随着帝国政治的腐败,被称为“太平道”的原始道教浪潮开始在华北蔓延。
道教源自道家学派,当武帝宣布皈依儒家后,这一学派成为官方的弃儿。但在官员和士大夫的生活中,这一学派找到了新的出路,在仕途上受挫的道家信徒们仿效劳西乌斯学派的另一位大师庄周,将道家的理念应用到内心世界,以寻求心灵的宁静。这一内在化的转向与阴阳家的学说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新的人体科学诞生的温床。
在前汉帝国灭亡前夕,著名的学者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受政府的任命开始了一项浩大的宫廷藏书整理工程。他和他的同事们将所见到的图书分为六个类别,加以记录和说明,最后的成果是一本叫作《别录》的图书目录学著作。这部著作中首次记录了一部奇特而深邃的著作《黄帝内经》。这部作品据称是公元前27世纪黄帝和他的大臣岐伯的对话录,记载了关于人体的内在构造和医学的基本原理。
事实上在刘向之前,没有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提到过这部自称来自远古的对话录。因此,《黄帝内经》可能仅仅成书于晚近的一两个世纪,是当时迅速综合的道家、阴阳家和医学实践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中体现出这样的理念:人体是和天地相对应的小宇宙。在人体中正如和外在世界一样,同样有着江河流动,这就是被称为“十二经脉”的系统。经脉分为阴阳两种,分别传递阴气和阳气,阳气上升而阴气下降,作为生命运动所需的能量循环不息。48
这一划时代的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后两千年中的中国人体科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蕴含了这样的理想:人体与自然界本身一样具有不朽的可能性,只要充分调和气息,发挥自己的潜能,就能够成为“真人”,获得永生。这些思想在此后几个世纪中获得了广泛传播,并成为道教的基础。
公元2世纪中叶,一种新宗教开始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知,其神学主张一种至高的真理或“道”在“气”的作用下产生了天地和世界万物,以及各种民间崇拜的鬼神。这一切据说来自一位叫于吉的神秘大师,于吉在2世纪上半叶编撰了一部道教经典《太平经》(The Bible of Peace),并影响了此后许多道教派别。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Pacific Tao)并吸引了很多信徒。184年,太平道发动了“黄色头巾”(Yellow Turban)起义,给了衰落的后汉帝国以致命的打击——帝国此后数十年中崩溃瓦解,最终分裂为三个独立王国。于吉本人在政治上并没有张角那么大胆,他远离动乱的北方,逃到安定的长江下游,在那里享受被民众崇拜的晚年生活,直到公元200年被当地的军阀孙策斩首为止。
在于吉和张角在东部活动的同时,另一名道教缔造者张陵和他的家族则在西部的汉中地区秘密缔造他的宗教王国。与很快覆灭的太平道不同,张陵以一种天才的方式使得他的教派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宗教势力之一:他要求入教者捐献大约四十千克的大米作为费用。用这种方式他迅速屯积了大量的粮食,并以此救济了很多贫民,从而令自己声名远扬。张陵的家族靠囤积的大量粮食轻易控制了帝国西南部一个省份的经济命脉,他的孙子张鲁(?—216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道教王国。张鲁在215年向控制华北的曹操(155年—220年)投降并受到礼遇,此后他的宗教传播到帝国的各个省份,并以“天师道(Heavenly Master Tao)”之名为人所知。张陵的后代世袭了“天师”的职位,在每一代都得到政府的册封。